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 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 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
详细解释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详细解释《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详细解释同“邯郸梦”。宋 黄庭坚《醉落魄》词:“邯郸一枕谁忧乐,新诗新事因闲适。”
详细解释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目昏思睡,吕翁授以青瓷枕,卢生进入梦乡,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重步”喻进入梦乡。
详细解释同“邯郸学步”。唐 卢照邻《释疾文》序:“未攀偃蹇桂,一臂连蜷;不学邯郸步,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宋 姜夔《白石诗说》:“陶渊明天资既高,趣旨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
详细解释邯郸:古赵国都城。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详细解释源见“邯郸学步”。谓盲目模仿他人。清 李渔《怀阿倩沈因伯暨吾女淑昭》诗:“汝父亦犹是,从未步邯郸。”
详细解释比喻遭受陷害、无端蒙祸或莫名其妙地受到牵扯,株连。
详细解释谓盲目摹仿因袭。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古文十弊》: “文人好奇,易于受惑,是之谓 ‘误学邯郸’ ,又文人之通弊也。” 参见:○邯郸学步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