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理
píng lǐ
平理的意思
词语解释
平理
◎谓公平处理;治理有序。
引证解释
1.谓公平处理;治理有序。
例证《东观汉记 · 刘祐传》:“祐 到,摧其权强,平理寃结,政为 三河 表。”
《南史 · 齐纪论》:“机事平理,职贡有恒,府藏内充,人鲜劳役。”
《元典章 · 户部五 · 民田》:“一切大小事务,从长区处,务要百姓安寧,庶事平理。”
2.评断。
例证《后汉书 · 鲁恭传》:“讼人 许伯 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 恭 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輟耕相让。”
《元典章 · 朝纲一 · 庶务》:“官府大小公事,已有立定限程,民间词讼尤当用心平理。”
网络解释
平理
平理,拼音píng lǐ,出处《东观汉记 · 刘祐传》。
平理的字义分解
平
拼音 píng 部首 干 总笔画 5平 [ píng ]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 如 平地。平面。平原。 2. 均等。 如 平分。平行(xíng)。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 如 平列。平局。平辈。 4. 安定、安静。 如 平安。平服。 5. 治理,镇压。 如 平定。 6. 抑止(怒气)。 如 他把气平了下去。 7. 和好。 如 “宋人及楚人平”。 8. 一般的,普通的。 如 平民。平庸。平价。平凡。 9. 往常,一向。 如 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 10. 汉语四声之一。 如 平声。平仄。 11. 姓。 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13. 古同“评”,评议。 [更多解释]
理
拼音 lǐ 部首 玉 总笔画 11理 [ lǐ ]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 如 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 如 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如 理科,数理化。理疗。 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 如 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 如 理睬。答理。 6. 古代指狱官、法官。 7.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