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
行文的意思
词语解释
行文
1.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英文style or manner of writing;
2.给某处发公文。
英文(of a government office)send an official communication to other organizations;
翻译
- 英语 writing style (formal), to send an official written communication
- 法语 style d'écriture (formel), envoyer une communication écrite officielle
引证解释
1.修明文教。
例证《史记 · 留侯世家》:“殷 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用兵乎?”
《汉书 · 匡衡传》:“陛下祇畏天戒,哀閔元元,大自减损,省 甘泉、建章 宫卫,罢 珠崖,偃武行文,将欲度 唐 · 虞 之隆,絶 殷 周 之衰也。”
2.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例证清 · 李渔 《闲情偶寄 · 词曲 · 格局》:“绳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师之奇巧出焉。行文之道,亦若是也。”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鼓动诗肠,提倡雅奏,亦行文之乐事乎?”
鲁迅 《南腔北调集 · 谈金圣叹》:“经他一批,原作的诚实之处,往往化为笑谈,布局行文,也都被硬拖到八股的作法上。”
3.见“行文书”。
国语辞典
行文
1.推行文治教化。
例证《史记 · 五五 · 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汉书 · 卷八一 · 匡衡传》:“偃武行文,将欲度唐虞之隆,绝殷周之衰也。”
2.作文。
例证清 · 李渔《闲情偶寄 · 卷三 · 词曲部 · 格局》:“绳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师之奇巧出焉,行文之道,亦若是也。”
3.官厅的公文往来。
例证《儒林外史 · 第一回》:“时常有人传说,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
《文明小史 · 第一回》:“齐巧这年春天,正逢岁试,行文下去,各学教官传齐廪生,携带门斗,知会了文武童生,齐向府中进发。”
网络解释
行文
一,文章的体裁。
二,组织文字,表达意思。指的是一个机关单位给另一个机关单位的发文。
行文的字义分解
行
拼音 háng,xíng 部首 行 总笔画 6行 [ háng ] 1. 行列。 如 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 如 我行二,你行几? 3. 步行的阵列。 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如 泪下两行。 5. 某些营业所。 如 银行。花行。商行。 6. 行业。 如 同行。各行各业。 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 如 行棉袄。行几针。 行 [ xíng ] 1. 走。 如 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2. 出外时用的。 如 行装。行箧。行李。 3. 流通,传递。 如 行销。风行一时。 4. 从事。 如 进行。 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 如 行商。行营。 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 如 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7. 实际地做。 如 行礼。行医。行文。 8. 可以。 如 不学习不行。 9. 能干。 如 你真行。 10. 将要。 如 行将毕业。 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 如 五行(“金”、“木”、“水”、“火”、“土”)。 12. 古诗的一种体裁。 如 长歌行。 13. 汉字字体的一种。 如 行书。 14. 姓。 [更多解释]
文
拼音 wén 部首 文 总笔画 4文 [ wén ]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 如 灿若文锦。 2. 刺画花纹。 如 文身。 3. 记录语言的符号。 如 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 如 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 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 如 文化。文物。 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如 天文。水文。 7. 旧时指礼节仪式。 如 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 如 文质彬彬。 9. 温和。 如 文火。文静。文雅。 10. 指非军事的。 如 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如 文言。文白间杂。 12. 专指社会科学。 如 文科。 13. 掩饰。 如 文过饰非。 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 如 一文不名。 15.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