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文物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文物
◎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指礼乐制度。
英文cultural relic; cultural treasures;
翻译
- 英语 cultural relic, historical relic, CL:件[jian4],個|个[ge4]
- 德语 Kulturdenkmal (S), kulturellen Denkmäler (S), kulturellen Gegenstände (S), Kulturgüter (S), Kulturgegenstand (S), Kulturgut (S)
- 法语 relique
引证解释
1.指礼乐制度。古代用文物明贵贱,制等级,故云。
例证《左传 · 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
唐 · 杜甫 《行次昭陵》诗:“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
《旧唐书 · 褚无量传》:“请旁询硕儒,俯摭旧典,採曲臺之故事,行圆丘之正仪,使圣朝叶昭旷之涂,天下知文物之盛,岂不幸甚。”
宋 ·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尧 时文物也麄踈,礼乐犹带鸿荒餘。”
2.文彩物色。
例证晋 · 葛洪 《抱朴子 · 诘鲍》:“宫室居处则有堵雉之限,冠盖旌旗则有文物之饰。”
南朝 · 梁 刘勰 《文心雕龙 · 章表》:“诗云‘为章於天’,谓文明也。其在文物,赤白曰章。”
3.指车服旌旗仪仗之类。
例证南朝 · 宋 谢庄 《宋孝武帝哀策文》:“文物空严,鑾和虚卫。”
《南史 · 齐豫章王嶷传》:“嶷 身长七尺八寸,善持容范,文物卫从,礼冠百僚。”
《隋书 · 炀帝纪上》:“丙辰,上御观风行殿,盛陈文物,奏九部乐。”
唐 · 宋之问 《驾出长安》诗:“太平多扈从,文物有光辉。”
鲁迅 《书信集 · 致姚克》:“关于 秦 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无所知。”
4.文人,文士。
例证唐 ·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
宋 · 叶适 《刘子怡墓志铭》:“今两乡文物,争自磨洗,齐衡一州,自君始也。”
元 · 辛文房 《唐才子传 · 窦叔向》:“有卓絶之行,登第於 大历 初,远振佳名,为文物冠冕。”
5.历代相传的文献古物。
例证唐 · 颜师古 《等慈寺碑》:“即倾许之人徒,收亡 隋 之文物。”
宋 · 文天祥 《跋诚斋<锦江文稿>》:“呜呼!庚申一变, 瑞 之文物煨烬十九。”
徐迟 《凤翔》:“精美贵重的文物,几座珍宝馆也陈列不了。”
6.借谓文化悠久。
例证清 · 冯桂芬 《重建吴江松陵书院记》:“故数文物之邦,必曰东南。”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将见普天率土,仍是文物华人。”
国语辞典
文物
1.礼乐典章。
例证《左传 · 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
南朝梁 · 刘勰《文心雕龙 · 章表》:“诗云『为章于天』,谓文明也;其在文物,赤白曰章。”
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具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生活器皿、各种艺 术品等。
网络解释
文物 (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文物标准英文名为Cultural Relic。
文物的字义分解
文
拼音 wén 部首 文 总笔画 4文 [ wén ]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 如 灿若文锦。 2. 刺画花纹。 如 文身。 3. 记录语言的符号。 如 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 如 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 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 如 文化。文物。 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如 天文。水文。 7. 旧时指礼节仪式。 如 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 如 文质彬彬。 9. 温和。 如 文火。文静。文雅。 10. 指非军事的。 如 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如 文言。文白间杂。 12. 专指社会科学。 如 文科。 13. 掩饰。 如 文过饰非。 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 如 一文不名。 15. 姓。 [更多解释]
物
拼音 wù 部首 牛 总笔画 8物 [ wù ]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 如 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 2. 内容,实质。 如 言之有物。 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 如 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所归)。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