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俗
chéng sú
成俗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成俗
◎固有的习惯、风俗。形成良好的风俗。
引证解释
1.固有的习惯、风俗。
例证《荀子 · 正名》:“散名之加於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
宋 ·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天下之人,亦已渐渍於失教,被服於成俗。”
2.形成良好的风俗。
例证《礼记 · 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汉书 · 匡衡传》:“故万国莫不获赐祉福,蒙化而成俗。”
北齐 · 颜之推 《颜氏家训 · 勉学》:“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復,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国语辞典
成俗
1.风俗、习惯。
例证《荀子 · 正名》:“散名之加于万物者,从诸夏之成俗曲期。”
2.化成风俗。
例证《礼记 · 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汉书 · 卷八一 · 匡衡传》:“故万国莫不猎赐祉福,蒙化而成俗。”
网络解释
成俗
成俗,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固有的习惯、风俗。
成俗的字义分解
成
拼音 chéng 部首 戈 总笔画 6成 [ chéng ] 1. 做好,做完。 如 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 如 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 变为。 如 长成。变成。 4. 可以,能行。 如 成,就这么办。 5. 称赞人能力强。 如 他办事麻利,真成。 6. 够,达到一定数量。 如 成年累(lěi )月。 7. 已定的,定形的。 如 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 十分之一。 如 增产三成。 9. 平定,讲和。 如 “会于稷,以成宋乱”。 10. 姓。 [更多解释]
俗
拼音 sú 部首 人 总笔画 9俗 [ sú ]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如 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 如 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如 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 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 如 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