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
引线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线
◎唐 · 韩愈《赠侯喜》诗:“举竿引线忽有得,一寸才分鳞与鬐。”拉线。引火线,导火线。比喻直接引起事变的事件。方言。缝衣针的别称。指铁路或公路连接桥梁的一段线路。犹先导。介绍;拉拢。内线,指告密及引路捕人者。
引证解释
1.见“引线”。亦作“引綫”。
2.拉线。
例证唐 · 韩愈 《赠侯喜》诗:“举竿引线忽有得,一寸纔分鳞与鬐。”
3.介绍;拉拢。
例证清 · 蒲松龄 《聊斋志异 · 胡四姐》:“婢子负心,倾意新郎,不忆引綫人矣。”
大中华国民 《阴谋之鳞爪》:“章 更嗾 陆宗舆、曹汝霖、张弧 三人出面,己则从中引綫。”
4.内线,指告密及引路捕人者。
例证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 · 黄克强长沙革命之失败》:“庞鸿昌 极顽固兇残,即购一会党作引线,捕一与 黄克强 有关係之会党,酷刑拷打逼供。”
5.犹先导。
例证鲁迅 《热风 · 随感录六十二》:“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
6.引火线,导火线。
例证清 · 薛福成 《威毅伯攻克金陵》:“口门留一穴,以粗竹数丈,为引线贯入穴中,竹内用大布数匹,包火药实之。”
巴金 《家》十五:“一筒花炮燃完了,又有人去点燃第二筒花炮的引线。”
7.比喻直接引起事变的事件。
例证沙汀 《防空》:“大家都肯定 中日 战事一定会爆发的,很可能 芦沟桥 事件就是引线。”
8.指铁路或公路连接桥梁的一段线路。
9.方言。缝衣针的别称。
国语辞典
引线
1.缝衣针。
2.从中引导媒介的人。
例证《文明小史 · 第二一回》:“原来木仙当过几年阔幕友,很认得几省的督抚,清抱合官场来往,尽是他从中做引线的。”
《孽海花 · 第九回》:“今听见会说中国语,这是绝好的引线了。”
3.替人拉拢、介绍。
例证《醒世姻缘传 · 第四回》:“也还要晚生与他引引线,扯扯牵儿。”
4.内线、眼线。
例证《野叟曝言 · 第三六回》:“若不是盗贼引线,就是撞钟太岁,只严审他,便知端的。”
网络解释
引线
词义:从元器件封装体内向外引出的导线。在表面组装元器件中,指翼形引线、J形引线、I形引线等外引线的统称。 用来引燃炸药的导火索有时也叫“引线”,是化学材料,要区别。
引线的字义分解
引
拼音 yǐn 部首 弓 总笔画 4引 [ yǐn ] 1. 拉,伸。 如 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 2. 领,招来。 如 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 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 如 引文。引用。援引。 4. 退却。 如 引退。引避。 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 古代柩车的绳索。 如 发引(出殡)。 [更多解释]
线
拼音 xiàn 部首 纟 总笔画 8线 [ xiàn ] 1. 用丝、棉、麻、金属等制成的细长可以任意曲折的东西。 如 丝线。棉线。线圈。线材。线绳。 2. 几何学上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 如 直线。曲线。线条。 3. 像线的东西。 如 光线。视线。线索(➊事情的头绪或门径;➋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脉络或文章的思路)。战线。生命线。 4. 量词,用于抽象事物,数词限用“一”,表示极少。 如 一线希望。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