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语
tǐ yǔ
體語
体语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体语
◎指魏晋南北朝时的一种反切隐语。即以两个字先正切,再倒切,成为另外两个字。又称反语。如晋孝武帝作清暑殿,有识者以为“清暑”的反语为“楚声”,因为清暑切为楚,暑清切为声。见《晋书 · 孝武帝纪》。
国语辞典
体语
◎即用反切法表达的隐语。如笔谓“不律”,东谓“德红”之类。
例证《北齐书 · 卷三三 · 徐之才传》:“之才聪辩强识,有兼人之敏,尤好剧谈体语,公私言聚,多相嘲戏。”
网络解释
体语
体语是靠人的动作、姿势、体态、表情等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人的体态语言不仅非常丰富,而且奥妙无穷,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在人际传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每个传播者都不可缺少的理想传播工具。公关人员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不仅可以恰到好处地表达,而且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交往对象传递出的所有信息,这样就可以始终把握交往的主动权,促使交往的成功。
体语的字义分解
体
拼音 tǐ,tī 部首 人 总笔画 7体 [ tǐ ] 1. 人、动物的全身。 如 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 如 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 如 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 如 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 如 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 如 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 如 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如 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体 [ tī ] 1. 〔~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话”,亦作“梯己”。 [更多解释]
语
拼音 yǔ,yù 部首 讠 总笔画 9语 [ yǔ ] 1. 话。 如 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 如 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 如 手语。旗语。 4. 说。 如 细语。低语。 语 [ yù ] 1. 告诉。 如 不以语人。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