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
檄文的意思
词语解释
檄文
◎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特指声讨的文告。
例如操作檄文以达诸郡。 —— 《三国演义》
英文an official public declaration,addressed to junior officers and people,usu. on starting a compaign; call (summons) to war;
国语辞典
檄文
◎军中文书的通称,用以声讨敌人、宣示罪状、征召等。
例证《汉书 · 卷八三 · 朱博传》:“博口占檄文曰:『府告姑幕令丞,言贼发不得,有书。』”《三国演义 · 第五回》:“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网络解释
檄文
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
檄文的字义分解
檄
拼音 xí 部首 木 总笔画 17檄 [ xí ] 1.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如 “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檄文。羽檄。檄移(文体名,“檄文”与“移文”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更多解释]
文
拼音 wén 部首 文 总笔画 4文 [ wén ]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 如 灿若文锦。 2. 刺画花纹。 如 文身。 3. 记录语言的符号。 如 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 如 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 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 如 文化。文物。 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如 天文。水文。 7. 旧时指礼节仪式。 如 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 如 文质彬彬。 9. 温和。 如 文火。文静。文雅。 10. 指非军事的。 如 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如 文言。文白间杂。 12. 专指社会科学。 如 文科。 13. 掩饰。 如 文过饰非。 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 如 一文不名。 15.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