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
shé tūn xiàng
蛇吞象的意思
词语解释
蛇吞象
◎《山海经 · 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后以“蛇吞象”形容贪婪之甚。
国语辞典
蛇吞象
◎相传古时有巴蛇能吞食大象,经过三年,象的骨头才被吐出。见也作“巴蛇吞象”、“巴蛇食象”。
例证《山海经 · 海内南经》。巴蛇身躯瘦长,而象的体形庞大,后世将这种以小吞大的情形,用来比喻人心的贪婪无度。《喻世明言 · 卷二 ·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梁尚宾看这场交易,尽有便宜,欢喜无限。正是: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
网络解释
蛇吞象
蛇吞象是一个汉语词语,曾多次出现于古文之中,意思就是一条蛇把一只大象吞了,释义比喻人贪心不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词语出自《山海经 · 海内南经》。
蛇吞象的字义分解
蛇
拼音 shé,yí 部首 虫 总笔画 11蛇 [ shé ] 1.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 如 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蛇 [ yí ] 1. 〔委(wěi )~〕见“委2”。 [更多解释]
吞
拼音 tūn 部首 口 总笔画 7吞 [ tūn ] 1.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 如 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 2. 兼并,侵占。 如 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更多解释]
象
拼音 xiàng 部首 豕 总笔画 11象 [ xiàng ] 1.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 如 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2. 形状,样子。 如 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