揲蓍
dié shī
揲蓍的意思
词语解释
揲蓍
1.亦称“揲蓍草”。
2.数蓍草。古代问卜的一种方式。
国语辞典
揲蓍
◎古人用蓍草卜卦时,先在五十根蓍草中抽出一根,再将其余作两部分,然后四根一数,以定阴爻或阳爻的动作称为“揲蓍”。
例证《三国演义 · 第三七回》:“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
网络解释
揲蓍(dié shī)是古代占卜方法之一,其核心是通过操作蓍草茎的数量来推测吉凶祸福。
一、词语构成与读音
揲
- 读音:在“揲蓍”中读作 dié(音同“叠”)。
- 字义:指用手抽点物品的数目,特指占卜时数蓍草的动作。
- 其他读音:
- shé:表示积累或取物。
- yè:指捶薄物体或箕舌。
蓍
- 读音:shī(音同“是”)。
- 字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取其茎用于占卜,因其茎干直且有节,象征天地规律。
二、揲蓍的占卜过程
操作方式:
- 从50根蓍草中抽出一根,剩余分为两部分,再以四根为一组数数,最终通过余数确定阴阳爻象,组合成卦。
- 这一过程强调“数”与“象”的结合,体现古代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推演。
文化意义:
- 揲蓍是《周易》占卜的核心方法,与龟甲占卜并列为古代重要预测手段。
- 古人认为蓍草具有灵性,能沟通天地,如《关尹子》记载揲蓍可“示古示今”,《红楼梦》中也提及需结合“大六壬”增强占卜准确性。
三、文献例证
- 《倩女离魂》:“不索占梦揲蓍草”,反映揲蓍在民间占梦中的应用。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选择吉期时亦用此法,凸显其仪式性与权威性。
如今,“揲蓍”更多作为文化术语存在于古籍研究与民俗探讨中,其具体操作虽已罕见,但仍是理解古代哲学与术数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