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同三司
yí tóng sān sī
儀同三司
仪同三司的意思
词语解释
仪同三司
◎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
网络解释
仪同三司
仪同三司,官名。始于东汉。本意指非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而给予与三公同等的待遇。魏晋以后,将军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金代分置仪同三司,为从一品中次散官。
仪同三司的字义分解
仪
拼音 yí 部首 人 总笔画 5仪 [ yí ] 1. 人的外表或举动。 如 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 如 仪式。仪仗。司仪。 3. 礼物。 如 贺仪。谢仪。 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 如 仪器。 5. 法制,准则。 如 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 6. 姓。 [更多解释]
同
拼音 tóng,tòng 部首 口 总笔画 6同 [ tóng ]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 如 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 如 同流合污。 4. 姓。 同 [ tòng ] 1. 〔胡~〕见“胡”。 [更多解释]
三
拼音 sān 部首 一 总笔画 3三 [ sān ]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如 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 如 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更多解释]
司
拼音 sī 部首 口 总笔画 5司 [ sī ] 1. 主管,操作。 如 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司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司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司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 2. 官署名称。 如 人事司。 3. 视察。 如 司日月之长短。 4.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