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持
挟持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挟持
1.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
英文seize sb.on both sides by the arms;
2.倚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使其服从。
英文coerce; force sb.to submit hold sb.under duress;
引证解释
1.犹倚仗。
例证《史记 · 商君列传论》:“跡其欲干 孝公 以帝王术,挟持浮説,非其质矣。”
清 · 谭嗣同 《仁学》二八:“﹝为 荀 学者﹞反授君主以莫大无限之权,使得挟持一 孔 教以制天下。”
章炳麟 《正仇满论》:“非交通外人得其欢心,无以挟持重势而排沮太后之权力。”
2.抱持(志向才能等)。
例证宋 · 苏轼 《答许状元启》:“伏以贤俊之士,固将有以挟持,富贵之来,岂能为之损益。”
3.从两旁架住。
例证《汉书 · 萧望之传》:“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子椒 与 靳尚 二人上前挟持 屈原。”
4.握持。
例证《三国志 · 吴志 · 甘宁传》:“挟持弓弩,负毦带铃。”
5.控制;用威力强制对方顺从。
例证宋 · 苏辙 《历代论二 · 邓禹》:“听 禹 坚守北道时出挠之,而使别将挟持其东。”
清 · 陆继辂 《建阳知县陆费君墓志铭》:“下者操行不谨,为宵小所挟持。”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 · 干部新风》:“他向部队的首长说附近几个渡口船太小,恐怕一夜渡不完; 王村 的船大,可是维持区,要是把维持会的人挟持住,夜里可以在那里摆渡。”
国语辞典
挟持
1.用威力迫使对方屈服。宋 · 苏辙〈历代论二 · 邓禹〉:“听禹坚守北道时出挠之,而使别将挟持其东。”也作“胁制”。
2.从两旁架住、握住。
例证《三国演义 · 第一〇回》:“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
3.抱负。
例证宋 · 苏轼〈留侯论〉:“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网络解释
挟持 (汉语词汇)
挟持是一个汉语词汇,
拼音:xié chí,
意思是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倚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迫其服从。《史记 · 商君列传论》等均有相关记载。
挟持的字义分解
挟
拼音 xié,jiā 部首 手 总笔画 9挟 [ xié ] 1. 用胳膊夹着。 如 挟持。挟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2. 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 如 要(yāo )挟。挟制。挟势(仗势)。 3. 心里怀着(怨恨等)。 如 挟恨。挟怨。挟嫌。 挟 [ jiā ] 1. 古同“夹”,从物体两边钳住。 [更多解释]
持
拼音 chí 部首 手 总笔画 9持 [ chí ] 1. 拿着,握住。 如 持笔。持枪。持牢(把稳)。 2. 遵守不变。 如 坚持。持久。持操(保持节操)。持之以恒。 3. 主张,掌管。 如 主持。持平。持国。持重。持之有故(立论有根据)。 4. 对待,处理。 如 持身(对待自己)。持盈。持胜。 5. 扶助。 如 支持。撑持。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