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律
bù lǜ
不律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不律
1.不效法;不遵循。
2.不驯顺;不守法。
3.笔。
国语辞典
不律
1.四川方言。指笔。
2.不守规范,不守法理。
例证《元史 · 卷一二九 · 来阿八赤传》:“阿八赤檄枢密并行省奏闻,斩之以惩不律。”
网络解释
不律
不律为《仙剑奇侠传五 · 前传》男主角一号夏侯瑾轩的武器。
古文中亦指写字工具,是“笔”的分音字。
不律的字义分解
不
拼音 bù,fǒu 部首 一 总笔画 4不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不 [ fǒu ] 1.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更多解释]
律
拼音 lǜ 部首 彳 总笔画 9律 [ lǜ ] 1. 法则,规章。 如 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2. 约束。 如 律己。 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 如 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4. 旧诗的一种体裁。 如 律诗。 5.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