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
常用词
fó tǎ
佛塔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佛塔
◎佛教徒用石、砖、木等材料建造的高耸的多层建筑。
英文pagoda;
网络解释
佛塔
佛塔,又名浮屠(梵语“佛陀”的音译),藏语称“曲登”。佛塔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
佛教于公元一世纪始入中国,历汉化而形成汉传佛教,佛塔样式也由覆钵式塔汉化为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又由楼阁式塔衍生出密檐式塔。中国的佛塔按建材可分为木塔、石塔、砖塔,许多佛塔会刻有建塔碑记﹑佛像﹑佛经等。
佛塔的字义分解
佛
拼音 fó,fú,bì,bó 部首 人 总笔画 7佛 [ fó ] 1.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 如 佛爷。佛像。借花献佛。 2.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如 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佛 [ fú ] 1. 〔仿~〕见“仿”。 2. 同“拂”,违背,违反。 佛 [ bì ] 1. 同“弼”,辅弼。 佛 [ bó ] 1. 同“勃”,兴起。 [更多解释]
塔
拼音 tǎ 部首 土 总笔画 12塔 [ tǎ ] 1. 佛教特有的高耸的建筑物,尖顶,多层,常有七级、九级、十三级等,形状有圆形的、多角形的,一般用以藏舍利、经卷等。 如 宝塔。佛塔。 2. 像塔形的建筑物或器物。 如 水塔。灯塔。纪念塔。金字塔。塔楼。 3.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