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
常用词
土鳖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土鳖
◎即地鳖。参见“地鳖”。方言。犹土包子。
引证解释
网络解释
土鳖 (鳖蠊科昆虫)
一种昆虫,或方言。昆虫类,又称为土元、土咩咩、“簸箕虫”,观音虫(西南地区)等。
雌虫黑色有光泽,雄虫淡褐色无光泽。体形呈卵圆形,体长约35毫米,头小,藏在前胸的腹面,头上生出一对长约20毫米的触角,复眼很大,围绕在触角外侧的上方。雌虫无翅,雄虫有翅。常在住宅墙根的土内活动。干燥的雌虫是药材,可以治跌打损伤等症。
土鳖 (方言词汇)
土鳖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tǔbiē,主要用作方言词汇,在东北方言和青岛方言中“土鳖”的意思有所不同。
土鳖的字义分解
土
拼音 tǔ 部首 土 总笔画 3土 [ tǔ ] 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 如 土壤。黄土。 2. 疆域。 如 国土。领土。 3. 本地的,地方性的。 如 故土。 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 如 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5. 不合潮流。 如 土气。 6. 未熬制的鸦片。 如 烟土。 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 如 土族。 9. 姓。 [更多解释]
鳖
拼音 biē 部首 鱼 总笔画 19鳖 [ biē ] 1. 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形状像龟,背甲上有软皮,无纹。肉可食,甲可入药。亦称“甲鱼”、“团鱼”;有的地区称“鼋”;俗称“王八”。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