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理
chéng lǐ
成理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成理
◎固定的规律。有道理。治理。
引证解释
1.固定的规律。
例证《庄子 · 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説。”
《韩非子 · 大体》:“守成理,因自然。”
2.有道理。
例证《荀子 ·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清 ·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 滦阳消夏录五》:“据其所言,乃凿然成理。”
3.治理。
例证《战国策 · 秦策三》:“富贵显荣,成理万物,万物各得其所。”
网络解释
成理
成理:汉语词语
成理:咸宁市通山县厦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成理 (汉语词语)
成理,读音chéng lǐ,汉语词语,指固定的规律。
成理的字义分解
成
拼音 chéng 部首 戈 总笔画 6成 [ chéng ] 1. 做好,做完。 如 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 如 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 变为。 如 长成。变成。 4. 可以,能行。 如 成,就这么办。 5. 称赞人能力强。 如 他办事麻利,真成。 6. 够,达到一定数量。 如 成年累(lěi )月。 7. 已定的,定形的。 如 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 十分之一。 如 增产三成。 9. 平定,讲和。 如 “会于稷,以成宋乱”。 10. 姓。 [更多解释]
理
拼音 lǐ 部首 玉 总笔画 11理 [ lǐ ]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 如 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 如 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如 理科,数理化。理疗。 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 如 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 如 理睬。答理。 6. 古代指狱官、法官。 7.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