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则
kǎi zé
楷則
楷则的意思
词语解释
楷则
◎法式,楷模。
国语辞典
楷则
◎值得效法尊崇的范例。也作“模楷”、“楷模”。
例证《后汉书 · 卷一四 · 宗室四王三侯传 · 齐武王縯传》:“陆能属文,作春秋旨义终始论及赋颂数十篇。又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
《晋书 · 卷五二 · 阮种传》:“每为驳议,事皆施用,遂为楷则。”
楷则的字义分解
楷
拼音 kǎi,jiē 部首 木 总笔画 13楷 [ kǎi ] 1. 法式,模范。 如 楷模。楷范。楷则。楷式。 2. 汉字的一种书体。 如 楷书。正楷。小楷。楷体。 楷 [ jiē ] 1. 落叶乔木,木材可制器具,种子可榨油,树皮和叶子可制栲胶。亦称“黄连木”。 [更多解释]
则
拼音 zé 部首 刀 总笔画 6则 [ zé ] 1. 模范。 如 以身作则。 2. 规程,制度。 如 规则。总则。原则。细则。 3. 效法。 如 则先烈之言行。 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 如 闻过则喜。 5. 表示转折,却。 如 今则不然。 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 如 此则余之罪也。 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 如 一则房子太小,二则参加的人数多。 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 如 则甚(做什么)。 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 如 新闻两则。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