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ǎishū

楷书

常用词

朗读kǎi shū

朗读ㄎㄞˇ ㄕㄨ

楷書

名词

楷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楷书kǎi shū

汉字字体一种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

英文regular script;

引证解释

1.汉 · 字书体之一种。又称正书真书正楷。由隶书演变而成。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 东汉,通行至今。 唐 以前楷书亦兼指八分书与隶书。

例证《法书要录》卷七引 唐 · 张怀瓘 《书断 · 八分》:“﹝八分﹞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
唐 ·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素屏有楷书墨色如新乾。”
明 · 瞿佑 《归田诗话 · 虞伯生草诏》:“﹝ 虞伯生 ﹞两目由是丧明,不復能楷书。”
章炳麟 《新方言 · 释言:“今人楷书,皆知其义为楷法。”

2.楷书吏。

例证宋 · 沉括 《梦溪笔谈 · 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録净而已。”
宋 ·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唐 秘书省吏凡六十七人,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

国语辞典

楷书kǎi shū

1.一种汉字书体。初指笔画平直端正工整的字体,唐宋以后专指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正体书法。与隶书的主要区别省略尾部的挑笔。约起源于后汉,至魏完备成体,通行至今

2.以楷隶誊抄文字官吏。起自晋代。

例证宋 · 沈括梦溪笔谈 · 卷二 · 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录净而已。”

网络解释

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也是一种官名。《新唐书 · 百官志二》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掌缮写之事,在同一机构并置,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通典 · 职官二十二》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宋代无楷书手之称,惟称楷书。

楷书的字义分解

  • 拼音 kǎi,jiē 部首总笔画 13

    楷 [ kǎi ] 1. 法式,模范。 楷模。楷范。楷则。楷式。 2. 汉字的一种书体。 楷书。正楷。小楷。楷体。 楷 [ jiē ] 1. 落叶乔木,木材可制器具,种子可榨油,树皮和叶子可制栲胶。亦称“黄连木”。 [更多解释]

  • 拼音 shū 部首总笔画 4

    书 [ shū ] 1. 成本的著作。 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 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3. 文件。 证书。说明书。 4. 写字或写的字。 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5. 写文章。 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6. 字体。 草书。隶书。楷书。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 说书。听书。 [更多解释]

楷书的分字组词

近音词、同音词

楷书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