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理
xiào lǐ
孝理的意思
词语解释
孝理
◎犹孝道。谓以孝治国教民。
网络解释
孝理
xiào lǐ ㄒㄧㄠˋ ㄌㄧˇ
孝理
犹孝道。谓以孝治国教民。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孝理敦国政,神凝推道经。” 唐 刘禹锡 《谢上连州刺史表》:“伏荷陛下孝理宏深,皇明照烛。” 宋 洪迈 《容斋续笔 · 权若讷冯澥》:“削之无益於淳化,存之有光於孝理。”
孝理的字义分解
孝
拼音 xiào 部首 子 总笔画 7孝 [ xiào ] 1.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 如 孝敬。孝廉(①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②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孝道。孝子贤孙。 2. 居丧的事。 如 守孝。吊孝。 3. 丧服。 如 戴孝。孝衣。 4. 姓。 [更多解释]
理
拼音 lǐ 部首 玉 总笔画 11理 [ lǐ ]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 如 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 如 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如 理科,数理化。理疗。 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 如 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 如 理睬。答理。 6. 古代指狱官、法官。 7. 姓。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