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事
zhǔ shì
主事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主事
◎主持处理事情。
例如主事人。当家主事。户部主事。 —— 《明史》
英文manage;
引证解释
1.主持事务。
例证《孟子 · 万章上》:“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史记 · 李斯列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水浒传》第六十回:“宋江 见 晁盖 死了,比似丧考妣一般,哭得发昏。众头领扶策 宋江 出来主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八章:“家有千百口,主事在一人。”
2.官名。 汉 · 代光禄勋属官有主事。 北魏 · 置尚书主事令史,为令史中的首领。 隋 以后但称主事,本为雇员性质,非正规官职。 金 · 代始列为正官,职务以文牍杂务为主,也分管郎中、员外郎之职。 明 · 代于各部司官中置主事,官阶从七品升为从六品。 清 · 代又升为正六品,与郎中、员外郎并列为六部司官。其他官署如内务府、理藩院及各部亦有主事。 民国 初,于国务院秘书厅、各部及驻外使馆中,设主事,在佥事下,相当后之科员。
例证《孽海花》第三五回:“所难的 唐先生 位卑职小……而且一个小小主事,突然召见,定要惹起后党疑心。”
国语辞典
主事
1.主持、掌理事务。
例证《孟子 · 万章上》:“使之主事,而事治。”
《水浒传 · 第六〇回》:“众头领扶策宋江出来主事。”
2.职官名。汉代光禄勋属官置有主事,为所属官员中最优秀者;南北朝时置尚书主事令史,为官署中的事务员,均非正式官职。至金时主事始为正官;明代六部各设主事,官阶从从七品升为从六品;清代升为正六品,与郎中、员外郎并列为六部司官。民国初年在各部下亦设主事,职位与现在各部的科员相等。
网络解释
主事
主事:古代官职
主事:汉语词汇
主事 (汉语词汇)
条目:主事
拼音:zhǔ shì
注音:ㄓㄨˇ ㄕㄧˋ
1.主持某项事务。
《水浒传》第六十回:“宋江见晁盖死了,比似丧考妣一般,哭得发昏。众头领扶策宋江出来主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八章:“家有千百口,主事在一人。”
2.主持某项事务的人。
《孟子 · 万章上》:“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史记 · 李斯列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3.禅院管理各种杂务的职事僧。《释氏要览》卷下谓监寺、维那、典座、直岁四职为主事。
4.使馆或领馆中主管行政事务的人员,属于使馆人员的一种。
主事的字义分解
主
拼音 zhǔ 部首 丶 总笔画 5主 [ zhǔ ] 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 如 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 如 君主。主上。 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 如 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 如 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 如 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 6. 预示。 如 早霞主雨。 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 如 木主。神主。 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9. 姓。 [更多解释]
事
拼音 shì 部首 亅 总笔画 8事 [ shì ]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 如 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 如 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 如 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 如 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 如 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 如 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 如 事父母。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