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呼后切;《集韻》:許后切,音吼。《玉篇》:牛鳴也。亦作呴。
义又,《廣韻》本作㸸,夔牛子也。《爾雅・釋畜》〔註〕:今靑州呼犢爲。
音又,《集韻》:舉后切,音苟 —— 義同。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1674頁,第14字
同文書局本: 第699頁,第23字
標點整理本: 第651頁,第23字
注解
〔〕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下,康熙部首是牛部。
〔〕字拼音是hǒ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牜、句。
〔〕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ǒu] ⑴ 牛犢。⑵ 牛叫。
𤘽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𤘽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