㷠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類篇》良刃切,音吝。《說文》:兵死及牛馬之血爲㷠。㷠,鬼火也。从炎、舛。《博物志》:戰
死亡之處,有人馬血,積年爲㷠,著地及草木,如露不可見;行人觸之,著體有光,拂拭卽分散無數;又細吒聲如鬻豆,靜坐良久尋滅。
音又,《玉篇》:力仁切;《廣韻》:力珍切,音鄰 —— 義同。《廣韻》、《集韻》作粦,同「燐」。《集韻》:又作
。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1619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678頁,第20字
標點整理本: 第628頁,第21字
注解
〔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㷠〕字拼音是lí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炎、舛。
㷠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㷠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