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敷救切,否去聲 —— 貳也。《前漢・功臣表》:副在有司。《廣韻》:佐也、稱也。
义又,《爾雅・釋詁》:審也。【註】副者,次長之稱。審猶察也。
义又,后夫人首飾。《詩・鄘風》:副笄六珈。【註】首飾也。編髮爲之。
音又,《韻會》:芳遇切,音赴 —— 義同。
音又,《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芳六切,𡘋音覆 —— 剖也、判也、裂也。又,《唐韻》:芳逼切;《集韻》、《韻會》:拍逼切,𡘋音逼。《廣韻》:析也。《禮・曲禮》:爲天子削爪者,副之。【註】既削又四析之,乃橫斷之。
义又作疈。《周禮・春官》:以疈辜祭四方百物。【註】疈牲胷也。
义又,籀文作疈。《六書故》:劈副疈,實一字。
注解
〔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刀部。
〔副〕字是多音字,拼音是fù、p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畐、刂,五行属金。
〔副〕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刀,畐( fú )声。( pì )。本义是用刀剖开。《说文》:“判也。”《诗·大雅》:“不坼不副。”。
〔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ù] ⑴ 第二位的,辅助的,区别于“正”、“主”⑵ 附带的,次要的⑶ 相配,相称( chèn )⑷ 量词(a。一组或一套,如“一~手套”,“全~武装”;b。指态度,如“一~笑脸”)。㈡ [pì] ⑴ 剖开,裂开:“不坼不~”。
副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副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