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𡬻
音《唐韻》:徐林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𡘋音潯。《說文》:繹理也。本作𢒫,从工口、从又寸 —— 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也 —— 彡聲。《增韻》:求也。《前漢・黃霸傳》:語次尋繹。【註】抽引而出也。
义又,度名。《周禮・地官・媒氏》〔註〕:八尺曰尋,倍尋曰常。《小爾雅》:四尺謂之仞,倍仞謂之尋。《孟子》: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爲也。
义又,仍也、繼也。《左傳・昭元年》: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古語:毫末不扎,將尋斧柯。
义又,俄也。晉羊祜〈讓開府表〉:以身誤陛下辱高位,傾覆亦尋而至。
义又,用也。《左傳・僖五年》:將尋師焉。【註】尋,用也。
义又,侵尋,猶浸淫也。《前漢・武帝紀》:巡郡縣,侵尋太山矣。
义又,借作溫燖。《左傳・哀十二年》:吳使人請尋盟。子貢曰:若可尋也,亦可寒也。【註】尋,重也、溫也,前盟巳寒,更溫之使熱。與燖義同。
义又,長也。楊子㊟〔應為揚子〕《方言》:自關以西,秦晉梁益閒,凡物長謂之尋。
义又,俗謂庸常爲尋常。
义又,姓。晉尋會,唐劉黑闥將尋相。
义《韻會》:毛氏曰:从口。俗从几作𡬶,非。
注解
〔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寸部。
〔尋〕字拼音是xún,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寸。
〔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ún] ⑴ 见“寻”。
尋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尋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