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𡘋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𡘋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是爲五嶽。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义又,《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义又,姓。古烈山氏之後。又,公山,複姓。
音又,《集韻》、《韻會》𡘋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又,孔子〈丘陵歌〉㊟〔孔叢子作〈丘陵歌〉。孔子當為孔叢子之誤〕: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〇【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音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义《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𡘋互見。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是爲五嶽。《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謹按是爲五嶽非爾雅原文。鎮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禮註非爾雅註。謹將是爲五嶽改作周禮謂之鎮,以起註文。
注解
〔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山部。
〔山〕字拼音是shān,独体字。
〔山〕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ān] ⑴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⑵ 形状像山的⑶ 形容大声⑷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