捊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㩠
音《唐韻》:步侯切;《集韻》、《正韻》:蒲侯切,𡘋音裒。《說文》:引取也。《禮・禮運》:人情以爲田。【註】田,人所捊治也。【疏】謂以手捊聚,卽耕種耘鋤也。
音又,《唐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𡘋音庖 —— 與掊同。
音又,《集韻》:房尤切,音浮。又,方鳩切,讀若可否之否平聲 —— 義𡘋同。
音又,芳無切,音敷 —— 擊也。
音又,《集韻》、《韻會》𡘋普溝切,剖平聲 —— 掬也。〈禮運〉註:又音。
义《說文》:捊,或从包,作抱。《集韻》或作抔。互詳抔抱二字註。
注解
〔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捊〕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óu、pōu、f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孚。
〔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óu] ⑴ 引取;聚集。《説文•手部》:“捊,引取也。”《李陵變文》:“何得蚊蚋拒於長風,螻蟻捊於大樹。”㈡ [pōu] ⑴ 以手捧物。《集韻•矦韻》:“捊,掬也。”㈢ [fū] ⑴ 击。《集韻•虞韻》:“捊,擊也。”
捊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捊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