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書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野切,𡘋赦上聲。《說文》:釋也。《正韻》:弃也。《宋書・殷淳傳》:愛好文義,未嘗違捨。
义又,姓。明洪武中,稅課大使捨敬。
义經典省作舍。
注解
〔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捨〕字拼音是shě,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舍。
〔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ě] ⑴ 捨棄;放下。《説文•手部》:“捨,釋也。”⑵ 施予;布施。《玉篇•手部》:“捨,施也。”⑶ 离开。《玉篇•手部》:“捨,去也。”⑷ 佛教名词。梵文Upeksa的意译,也称“行捨”。指心境平静而无执着。《俱舍論》卷四:“心平等性,無警覺性,説名為捨。”⑸ 通“舍( shè )”。军行一宿。《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吴師敗而亡舟,光懼因捨,復得王舟而還。”⑹ 姓。《正字通•手部》:“捨,姓。明洪武稅課大使捨敬。”
捨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捨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