旝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古外切,音儈。《說文》:建大木,置石其上,發機以追敵也。《詩》曰:其旝如林。〇【按】《詩・大雅》今作會。
义又,《左傳・桓五年》:旝動而鼓。【註】旝,旃也。通帛爲之,蓋今大將之麾也,執以爲號令。《後漢・馬融傳》:旃旝摻其如林。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1157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485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433頁,第38字
注解
〔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方部。
〔旝〕字拼音是ku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𭤨、會。
〔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uài] ⑴ 古代作战时指挥用的旗子:“~动而鼓。”⑵ 古代作战用的发射石块的器械:“命护军将军田茂广造云~三百具,以机发石,为攻城械。”⑶ 发射的石块:“身当矢~,再对贼锋。”
旝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旝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