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

复制

nào ㄋㄠˋ chuò ㄔㄨㄛˋ zhuō ㄓㄨㄛ

正文・巳集上水部共12画
康熙字典

正文巳集上

水部

12画

U+6DD6

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奴敎切,音鬧。說文》:泥也。左傳・成十六年》: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

又,《字林》:濡甚曰淖。前漢・郊祀志》:堅冰淖溺。

又,水名。山海經》:西北大荒之中有龍山,日月所入;有三澤,名曰三淖。

又,姓。路史》:楚淖國先爲淖氏。

又,《集韻》:直敎切,音棹 —— 和也。儀禮・士虞禮》:嘉薦普淖。【註】普,大;淖,和也 —— 德能大和,乃有黍稷。

又,尺約切,音綽 —— 與繛、綽𡘋同。說文》:𦅻也。莊子・逍遙遊》:淖約如處子。【註】淖約,柔弱貌。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1502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629頁,第27

標點整理本: 第577頁,第11

注解

〔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淖〕字是多音字,拼音是nào、chuò、zhuō,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卓,五行属

〔淖〕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卓声。本义是泥沼;深泥,烂泥。

〔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ào] ⑴ 烂泥,泥沼⑵ 〔~尔〕蒙语,湖泊,如:“罗布~~”(即“罗布泊”,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⑶ 柔和。 [chuò] ⑴ 古同“绰”,绰约。 [zhuō] ⑴ 姓。

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