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𦅻
音《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韻會》:合管切,𡘋音浣。《說文》𦇻,或省作緩,綽也。《玉篇》:遲緩也。《廣韻》:舒也。《釋名》:緩,浣也、斷也。持之不急,則動搖浣斷自放縱也。《禮・樂記》: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疏】歡樂在心,故聲必隨而寬緩。《孟子》:民事不可緩也。【疏】惟民事當急而不可緩也。《前漢・朱博傳》:齊部舒緩養名。【註】師古曰:其性遲緩,多自高大以養名聲。
音又,《集韻》:火遠切,音咺;苦緩切,音款 —— 義𡘋同。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2226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931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893頁,第21字
注解
〔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緩〕字拼音是hu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爰。
〔緩〕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糸( mì ),爰( yuán )聲。本义是寬鬆;寬大。
〔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uǎn] ⑴ 慢,與「急」相對⑵ 延遲⑶ 放鬆,鬆弛⑷ 甦醒,恢復
緩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緩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