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古外切,音儈。《說文》:細切肉也。《玉篇》:肉細切者爲膾。《釋名》:膾,會也 —— 細切肉令散,分其赤白異,切之已,乃會合和之也。《韻會》:肉腥細者爲膾,大者爲軒。《禮・曲禮》:膾炙處外。
义又,《博雅》:膾,割也。
义又,《廣韻》:魚膾。《詩・小雅》:炰龞膾鯉。
义又,《韻會》:國名。堯欲伐宗膾。宗膾,小蕃國。
义《集韻》:或从魚。
注解
〔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膾〕字拼音是ku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會。
〔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uài] ⑴ 細切的肉
膾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膾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