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

复制

ㄅㄧˋ bei ㄅㄟ˙

正文・未集下肉部共19画
康熙字典

正文未集下

肉部

19画

U+81C2

臂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正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唐韻》、《集韻》、《韻會𡘋𤰞義切,音嬖。說文》:手上也。廣韻》:肱也。增韻》:腕也。正字通》:今謂自肩至肘曰臑,自肘至腕曰臂。釋名》:臂,裨也,在旁曰裨也。【又】殿也,高厚有殿遌也。山海經》:大荒之中有人,反臂,名曰天虞。【又】長臂國,捕魚水中,兩手各操一魚。

又,牲之肩腳亦謂臂。禮・少儀》:大牢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箇。【疏】臂臑,謂肩腳也。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2382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996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962頁,第27

注解

〔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臂〕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ì、be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辟、⺼,五行属

〔臂〕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辟声。本义是胳膊。

〔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ì] ⑴ 从肩到手腕的部分 [bei] ⑴ 〔胳~〕见“胳”。

臂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臂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