莧

复制

xiàn ㄒㄧㄢˋ

正文・申集上艸部共13画
康熙字典

正文申集上

艸部

13画

U+83A7

莧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77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035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1003頁,第10

唐韻》、《集韻𡘋侯襉切,藖去聲。說文》:莧菜也。博雅》:莧,莔也。管子・地員篇》:𩏴下于莧,莧下于蒲。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韻會》、《正韻𡘋形甸切,音現。易・夬卦》:莧陸夬夬。【註】莧陸,草之柔脃者,馬鄭王皆云莧陸,一名商陸。

又,《集韻》:戸版切,音浣 —— 與莞同。莞爾,笑貌。〇【按】《集韻》又胡官切,音桓 —— 山羊細角也。

注解

〔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莧〕字拼音是xià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見

〔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iàn] ⑴ 〔~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葉橢圓形,開綠白色或黃綠色小花,莖和葉可食。

莧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莧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