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許云切,音勲。《說文》:香草也。《本草註》:古人祓除,以此草薰之,故謂之薰。《山海經》:浮山有草焉,名曰薰草,佩之巳厲。《左傳・僖四年》:一薰一蕕。《前漢・兩龔傳》:薰以香自燒。
义又,《南方草木狀》:薰陸,香出大秦。
义又,灼也。《易・艮卦》:厲薰心。《爾雅・釋訓》:爞爞炎炎,薰也。【註】皆旱熱薰炙人。
义又,與獯通。《史記・周本紀》:薰育戎狄攻之。
义又,與勳通。〈漢夏承𥓓〉:帶薰著于王室。
音又,《韻補》:音萱。《黃庭經》:沐浴盛潔棄肥薰,入室東向誦《玉篇》。
音又,許運切,音訓 —— 義同。
《漢・夏承碑》帶薰著于王室。
謹照原文帶改策。
注解
〔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薰〕字拼音是xū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熏,五行属木。
〔薰〕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熏声。本义是蕙草。
〔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ūn] ⑴ 同“熏”。⑵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又泛指花草的香气
薰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薰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