蠐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徂奚切;《韻會》、《正韻》:前西切,𡘋音齊 —— 蠐螬。見螬字註。
义又,蝤蠐。見蝤字註。
义《說文》本作𧓉。
注解
〔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蠐〕字拼音是q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齊。
〔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í] ⑴ 〔~螬〕金龜子的幼蟲,圓柱形,白色,身上有褐色毛,生活在土裏,吃農作物的根和莖,害蟲。俗稱“地蠶”、“土蠶”、“核桃蟲”。
蠐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蠐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音《唐韻》:徂奚切;《韻會》、《正韻》:前西切,𡘋音齊 —— 蠐螬。見螬字註。
义又,蝤蠐。見蝤字註。
义《說文》本作𧓉。
〔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蠐〕字拼音是q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齊。
〔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í] ⑴ 〔~螬〕金龜子的幼蟲,圓柱形,白色,身上有褐色毛,生活在土裏,吃農作物的根和莖,害蟲。俗稱“地蠶”、“土蠶”、“核桃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