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彼爲切;《集韻》:班糜切,
音陂。《急就篇》〔註〕:帬,卽裳也,一名帔,一曰襬。揚子《方言》:帬,自關而東或謂之襬。
音又,披義切 —— 同「帔」,《篇海》一作
。
索引
武英殿刻本: 第2697頁,第2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26頁,第4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02頁,第44字
注解
〔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襬〕字拼音是bǎ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罷。
〔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ǎi] ⑴ bǎi ㄅㄞˇ 衣裙的下幅。
襬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襬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