覿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𡘋音狄。《說文》:見也。《易・困卦》:三歲不覿。《春秋・莊二十四年》:大夫宗婦覿用幣。《公羊傳》:覿者何,見也。《禮・郊特牲》:不敢私覿。《周禮・秋官・司儀》〔註〕:私覿,私面也。《韻會小補》:於君謂之覿,於卿謂之面。覿面別,散文面亦爲覿。
音又,《集韻》:他歷切,音逖。又,前歷切,音寂 —— 𡘋同「䚐」。詳前䚐字註。
音又,《集韻》:徒谷切,音牘。陸雲〈贈顧驃騎〉詩:沈機響駭,幽明廣覿;和以同「人」,物歸時育。覿叶育。
义《集韻》或作䚍,亦作𧠫。
注解
〔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見部。
〔覿〕字拼音是d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賣、見。
〔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í] ⑴ 见“觌”。
覿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覿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