遬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桑谷切;《集韻》、《正韻》:蘇谷切;《韻會》:蘇木切,𡘋音肅。《韻會》:蹙遬也。《禮・玉藻》:見所尊者齊遬。【註】猶蹙蹙也。
义又,剽遬,疾也。《史記・禮書》:輕利剽遬,卒如熛風。《淮南子・兵略訓》:欲疾以遬。
义又,僕遬,凡短之貌。《前漢・息夫躬傳》:僕遬不足數。
义又,《字彙補》:遬濮,國名。《前漢・霍去病傳》:討遬濮。
义《玉篇》:籀文速字。
注解
〔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遬〕字拼音是sù,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欶。
〔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ù] ⑴ 密:“别苗莠,列疏~。”⑵ 窘迫不安的样子:“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⑶ 古同“速”,迅速:“茎生有行,故~长;弱不相害,故~大。”
遬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遬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