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烏雞切;《集韻》、《韻會》:煙奚切,𡘋音翳 —— 水鳥,鷗也。一名水鴞。《說文》:鳧屬。《𡌨雅》:鳧好沒,鷖好浮。《正字通》:鷖,蒼黑色,羣飛鳴,隨潮往來,曰信鳧,知風起,輒飛至岸,渡海者以爲𠋫。《詩・大雅》:鳧鷖在涇。
义又,通作翳。司馬相如〈上林賦〉:拂翳鳥。【註】同「鷖」。
义又,《山海經》:九疑之山有五采之鳥,名曰鷖。【又】蛇山有鳥,五色,飛蔽日,名鷖鳥。
义又,鳥似鳳。屈原〈離騷〉:駟玉虬以乗鷖兮。【王逸註】鷖,鳳皇別名。身有五彩文,如鳳皇。
音又,《集韻》:一計切,音医 —— 靑黑色也。《周禮・春官・巾車》:彫面鷖總。【註】鷖總者,靑黑色,以繒爲之。【疏】取鳥之鷖色靑黑爲義。
注解
〔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鳥部。
〔鷖〕字拼音是yī,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殹、鳥。
〔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ī] ⑴ 鷗的別名。⑵ 鳥名。鳳屬。也作“翳”。⑶ 青黑色的繒。也作“繄”。
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