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ㄐㄩˋ gōu ㄍㄡ

卷三句部共5画
说文解字

卷三

句部

5画

U+53E5

九遇切

𠯶

句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古矦切、九遇切頁碼67頁,第8

異體𠯶、句

句曲也。从口𠃚聲。凡句之屬皆从句。

附注段玉裁注:「古音總如鉤。後人句曲音鉤,章句音屨。又改句曲字為勾。」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丩』字表示糾纏繚繞之義,『句』字从『丩』,『口』形為分化符號,應該也是表示糾纏繚繞一類的意義。何琳儀《戰典》以為从丩、口聲,也說得通。」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梗尤反頁碼189頁,第7行,第1

句曲也。從口丩聲。凡句之屬,皆從句。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九遇切古音第四部頁碼349頁,第7許惟賢157頁,第9

句曲也。

段注凡曲折之物。侈爲倨,斂爲句。《考工記》多言倨句。《樂記》言倨中矩,句中鉤。《淮南子》說獸言句爪倨身。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謂山川紆曲。如句容,句章,句餘,高句驪皆是也。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畱可鉤乙之意。古音總如鉤。後人句曲音鉤。《章句》音屨。又改句曲字爲勾。此淺俗分別。不可與道古也。

从口。丩聲。

段注古矦切。古音也。四部。又九遇切。今音也。

凡句之屬皆从句。

白话解释

句,弯曲。字形采用“口”作边旁,“丩”作声旁。所有与句相关的字,都采用“句”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中像鉤環,二側像鉤帶(《轉注釋義》,P.12),屬象形。金文作,鉤帶上移,脫離鉤環,稍失其形。戰國文字作,承自金文之形,將鉤帶相連。篆文承於戰國文字之,《說文》誤以鉤帶為「丩」字,且以之為聲符。字經隸書,體變作,楷書沿之以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句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33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190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155頁
4說文校箋第91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86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297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51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22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4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54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91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68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858頁【補遺】第16416頁
14通訓定聲第1395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87頁【崇文】第745頁
16說文句讀第260頁
17說文新證第152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67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241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