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多則切頁碼第56頁,第7字續丁孫
德
升也。从彳㥁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多則反頁碼第161頁,第6行,第1字述
升也。從彳惪聲。
鍇注臣鍇曰:「内得於心曰德,升聞曰德。《尚書》曰:『玄德升聞。』通論詳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多則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301頁,第2字許惟賢第135頁,第2字
德
𦫵也。
段注𦫵當作登。《辵部》曰:遷,登也。此當同之。德訓登者。《公羊傳》。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何曰:登讀言得。得來之者,齊人語。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唐人詩。千水千山得得來。得卽德也。登德雙聲。一部與六部合韵又冣近。今俗謂用力徙前曰德。古語也。
从彳。𢛳聲。
段注多則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登也。《公羊》「德來」作「登來」。
道德當作𢛳。
登也。《公羊》「德(?)來」作「登來」。道𢛳。
道𢛳。
白话解释
德,境界因善行而升华。字形采用“彳”作边旁,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行、直聲或從彳、直聲。「行」本是道路,引申而有走路的意思;「彳」是「行」的省形,也是道路。「直」是眼睛直視向前,引申而為正道,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行(彳)直相合,以示遵行正道之意。金文的字形有的仍從彳、直聲,有的將「彳」改作「辵」,並於「直」下增加「心」形而成「惪」,是為從辵、惪聲。「辵」和「彳」同義,而加「心」形,當是強調心理精神層次的正道規範。戰國文字依據金文構形,只是「惪」字略有變形而已。篆文則據金文作從彳、惪聲的字形,隸書、楷書與篆文同形。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德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08頁,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61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3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76頁,第1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71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47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428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076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73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44頁,第14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77頁,第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58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592頁【補遺】第1637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874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62頁【崇文】第64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20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88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470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205頁,第1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