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zhì ㄓˋ

卷五夊部共10画
说文解字

卷五

夊部

10画

U+81F4

陟利切

𦤶𦤺

致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陟利切頁碼173頁,第19

異體𦤶𦤺

致送詣也。从夊从至。

附注王筠句讀:「至亦聲。」王玉樹拈字:「今俗作𦤶。」

附注邵瑛羣經正字:「致,今經典从攵作𦤶。」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从人至,至亦聲;人形下或加『止』形。秦文字人形或與止形分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陟利反頁碼430頁,第7行,第1

致送詣也。從夊,從至。

鍇注臣鍇曰:「《春秋左傳》:『叔孫如宋致女。』又:『齊使來致郈。』皆送致之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陟利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928頁,第3許惟賢410頁,第5

致送詣也。

段注《言部》曰:詣,候至也。送詣者,送而必至其処也。引伸爲召致之致。又爲精致之致。《月令》必工致爲上是也。精致,漢人衹作致。《糸部》緻字,徐鉉所增。凡鄭注俗本乃有緻。

从夊。从至。

段注夊猶送也。陟利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精致不當作緻。

工致猶今言到家,言其善。

引申為精致,俗作緻,非。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人、至聲。從人,與人的行為有關;至聲,聲兼義,表示到達。從人、至聲,表示送達之意。字或於人字下加「止」,止為人的腳掌。戰國文字「人止」分離,止字形變為夂,夂字本義為從後面趕上來,此指到達的行動。篆文從夊、至聲,從夊本義是行動遲緩,此指行動而言。隸書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楷書承篆文字形而來,而改從夊為從夂。俗寫從攴作「致」。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致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44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443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347頁
4說文校箋第219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215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75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322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92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10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36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217頁,第16字
12說文注箋第173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608頁【補遺】第16829頁
14通訓定聲第2446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453頁【崇文】第1809頁
16說文句讀第680頁
17說文新證第468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230頁,第2字
19古字詁林第五冊,第653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546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