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於汲切頁碼第206頁,第10字續丁孫
邑
國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凡邑之屬皆从邑。
附注按:朱芳圃《甲骨學》引葉玉森曰:「(卜辭邑)从囗象畺域。(下面)象人跽形,乃人之變體,即指人民。有土有人,斯成一邑。許君从卪說未塙。」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二反切應執反頁碼第528頁,第1行,第1字述
國也。從囗,先王之制,尊𤰞有小大。從卩。凡邑之屬,皆從邑。
鍇注臣鍇曰:「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邑曰築;築曰城;囗其城郭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於汲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129頁,第2字許惟賢第498頁,第4字
國也。
段注鄭莊公曰:吾先君新邑於此。《左傳》凡偁人曰大國。凡自偁曰敝邑。古國邑通偁。《白虎通》曰:夏曰夏邑。商曰商邑。周曰京師。尚書曰西邑夏,曰天邑商,曰作新大邑於東國雒皆是。《周禮》。四井爲邑。《左傳》。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此又在一國中分析言之。
从囗。
段注音韋。封域也。
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
段注尊卑謂公矦伯子男也。大小謂方五百里,方四百里,方三百里,方二百里,方百里也。《土部》曰:公矦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從《孟子》說也。尊卑大小出於王命。故從卪。於汲切。七部。
凡邑之屬皆从邑。
白话解释
邑,小帮国。在先王的制度中,公、侯、伯、子、男有尊卑高下不同,所管辖的地域有大小不同,所以字形采用“卪”作边旁。所有 与邑相关的字,都采用“邑”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由和構成。,音ㄨㄟˊ,在此義為封地;,像人形,在此義為眾民。兩字都屬象形,合以成,可會出有土地、有人民的方國之義。金文形同甲文,顯而易見。戰國文字二例,改以直立的人和字相配,不影響其音、義。篆文作,訛以人為卪,頗失其形。隸書、楷書沿篆文之形而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由和人二字構成,又和、人二字沒聲音關係,所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字經隸書,凡以「邑」作偏旁的,變體作阝,置於右邊,而以「阜」作偏旁的也作阝,置於左邊,以示區別。因此,有所謂「左阜右邑」的口訣。
邑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06頁,第10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21頁,第9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0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61頁,第10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53頁,第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904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564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377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336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60頁,第1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58頁,第10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078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6537頁【補遺】第1697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457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545頁【崇文】第217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828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526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235頁,第3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629頁,第6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