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ㄧˊ

彑部共18画上中下结构U+5F5D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彑部

18画

15画

上中下结构

形声字

XGOA 86 、 XOXA 98

VMFFT

ZMZE

27449

1744

5045

U+5F5D

551431234554234132 撇折、横撇/横钩、横、点、撇、横、竖、撇、点、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横、撇、竖

𢁔 𢇏 𢍵 𢑱 𢑲 𢑴 𦄳 𦆩 𦇚 𧤋

彝字概述

纠错

〔彝〕字拼音是(yí),部首是彑部,总笔画是18画

〔彝〕字是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彑、米、糸、廾”,五行属土。

〔彝〕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糸( mì ),廾( gǒng )持米,彑( jì )声。为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本义是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

〔彝〕字仓颉码是VMFFT,五笔是XGOA86,XOXA98,四角号码是27449,郑码是ZMZE,中文电码是1744,区位码是5045

〔彝〕字的UNICODE是U+5F5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413,UTF-32:00005F5D,UTF-8:E5 BD 9D。

〔彝〕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6364

〔彝〕字异体字是𢁔𢇏𢍵𢑱𢑲𢑴𦄳𦆩𦇚𧤋

彝的笔顺

纠错
Loading...

彝的意思

纠错

ㄧˊ

基本解释

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器。~鼎。~尊。

常理,法理。~训(指长辈对后辈的日常训诲)。~伦。~常。~章。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族。~人。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糸( mì ),廾( gǒng )持米,彑( jì )声。为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本义: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

2.同本义。

sacrificial vessels;

官司彝器。 —— 《左传》

彝俎(泛指礼器);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彝斝(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彝簋(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礼器)

3.常规。

cardinal principle;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 《诗·大雅》

4.彝族,中国少数民族。

the Yi nationality;

形容词

1.常 。

ordinary;

彝序(亦作“彝叙”。常道);彝典(常典);彝制(常制);彝命(常命。指祖宗遗训);彝法(常法,定法);彝轨(常轨);彝章(常典;旧典);彝教(常教);彝理(常理;正道)

2.不变的,固定的 。

permanent;

彝监(永恒不变之龟监);彝议(不变之论);彝准(固定的制度);彝教(永久不变的教化);彝言(指永久传世之言);彝化(永久的教化)

3.经常。

day-go-day;

皇极之敷言,足彝是训。 —— 《书·洪范》

彝化(经常的教化);彝则(经常的制度,准则);彝酒(谓经常饮酒)

彝字的翻译

纠错
  1. yi; tripod, wine vessel; rule

彝的国语辞典解释

折叠展开

ㄧˊ

详细解释

1.古代盛酒的器具或宗庙常用的祭器。

《尔雅•释器》:“彝、卣、罍,器也。”晋•郭璞•注:“皆盛酒尊,彝其总名。”《宋书•卷四二•刘穆之传》:“功铭鼎彝,义彰典策。”

2.常道、常法。

《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3.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多分布在大陆地区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彝的两岸词典解释

折叠展开

ㄧˊ

详细解释

1.古代盛酒的器具或宗庙的祭器。

鼎彝、彝器。

2.指彝族。大陆少数民族之一。参见〈附录四─大陆少数民族表〉。

3.〈书〉常规;常理。

彝训、彝宪。

4.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彝的字源字形

纠错

彝(甲骨文·商·𠂤宾间) 甲骨文 𠂤宾间

彝(甲骨文·商·花东子卜辞)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彝(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彝(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彝(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彝(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彝(金文·商·商) 金文

彝(金文·商·商或西周早期) 金文 商或西周早期

彝(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彝(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彝(金文·西周·西周早期或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或中期

彝(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彝(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彝(金文·西周·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

彝(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彝(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彝(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彝(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彝(金文·春秋·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

彝(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彝(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彝(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彝(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彝(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彝(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彝(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彝(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彝(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彝(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彝(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彝(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以下是“”的正体“”的字形

彝(甲骨文·商·𠂤宾间) 甲骨文 𠂤宾间

彝(甲骨文·商·花东子卜辞)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彝(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彝(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彝(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彝(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彝(金文·商·商) 金文

彝(金文·商·商或西周早期) 金文 商或西周早期

彝(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彝(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彝(金文·西周·西周早期或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或中期

彝(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彝(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彝(金文·西周·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

彝(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彝(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彝(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彝(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彝(金文·春秋·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

彝(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彝(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彝(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彝(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彝(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彝(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彝(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彝(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彝(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彝(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彝(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彝(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