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sǒng ㄙㄨㄥˇ

耳部共17画上下结构U+8073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耳部

17画

11画

上下结构

TWWB

HOSJ

OIIC

28401

U+8073

33234342134122111 撇、撇、竖、撇、点、撇、点、竖、横、撇、捺、横、竖、竖、横、横、横

𢕈

聳字概述

纠错

〔聳〕字拼音是(sǒng),部首是耳部,总笔画是17画

〔聳〕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從、耳”。

〔聳〕字仓颉码是HOSJ,五笔是TWWB,四角号码是28401,郑码是OIIC

〔聳〕字的UNICODE是U+807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883,UTF-32:00008073,UTF-8:E8 81 B3。

〔聳〕字异体字是𢕈

聳的笔顺

纠错
Loading...

聳的意思

纠错

sǒngㄙㄨㄥˇ

基本解释

高起,直立。高~入雲。~立。~拔。~峙。

驚動。~動。~人聽聞。

聾。~昧(又聾又瞎,引申爲昏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形聲。从耳,从聲。本義:耳聾) 同本義 子野聽聳, 離朱目眩。—— 馬融《廣成頌》 聳,聾也…生而聾,陳、 楚、 江、 淮之間謂之聳。 荊陽之間及 山之東西雙聾者謂之聳。——《方言》。 郭璞注:「言無所聞常聳耳也。」 又

聳昧(既聾又瞎。即昏瞶。

deaf;

1.高起;矗立。

予觀雁蕩諸峯,皆峭拔險,上千尺。 宋 · 沈括《夢溪筆談》

聳人瞻仰(衆人聳立瞻仰);聳秀(高聳秀麗);聳出(高聳突出);聳耳(高起的耳朵;豎起耳朵);聳然(高聳貌);聳峭(高聳陡峭);聳突(高聳突起);聳幹(高挺的樹幹);聳擢(高聳突出);聳聳(豎起貌;挺立貌);聳翠(形容山巒、樹木等高聳蒼翠)

shoot high up; lofty; towering;

2.比喻出衆,不凡。

又有一人,披紫裳,執青玉,貌神溢,立於君左。 唐 · 李朝威《柳毅傳》

聳壑昂霄(矗立山谷間,高聳入雲霄。比喻超拔出衆,出人頭地)

outstanding;

3.向上跳;向上動 。

聳擢(跳躍);聳體(猶聳身)

jump up; draw up suddenly;

4.勸勉。

教之春秋而爲之,善而抑惡焉。 《國語 · 楚語上》。又如:聳恿(勸說);聳勸(勸導;警惕自勉)

advise;

5.通「慫」。慫恿 。

聳恿(慫恿);聳臾(慫恿);聳踊(慫恿);聳惑(慫恿誘惑);聳踊(慫恿)

instigate;

6.驚動;驚懼。

之以行。 《左傳 · 昭公元年》駟氏 《左傳 · 昭公十九年》除潔。 《國語 · 周語下》體輕似無骨,觀者皆神。 劉禹錫《觀柘枝舞》

危言聳聽;聳懼(恐懼。即悚懼);聳激(猶激勵);聳踊(歡騰)

alarm; shock; alert;

聳字的翻译

纠错
  1. urge on; rise up; stir, excite; to raise up; lofty
  2. élever, exciter, ambitieux, sourd de naissance

聳的国语辞典解释

折叠展开

sǒngㄙㄨㄥˇ

详细解释

1.直立、高起。

晋 · 陶渊明《和郭主簿》诗二首之二:“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耸肩。

2.奖励、赞扬。

《国语 · 楚语上》:“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唐 · 姚崇《冰壶诫》:“固当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

3.惊骇、惊动。

唐 · 刘禹锡《观柘枝舞》诗二首之二:“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

耸人听闻、危言耸听。

1.耳聋、听觉不灵敏。

汉 · 马融《广成颂》:“子野听耸,离朱目眩。”

2.高。

南朝梁 · 简文帝《登烽火楼诗》:“耸楼排树出,郤堞带江清。”南朝梁 · 沈约《寒松》诗:“梢耸振寒声,青葱标暮色。”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聳的两岸词典解释

折叠展开

sǒngㄙㄨㄥˇ

详细解释

1.耸立;高起。

高耸入云。

2.(肩膀、肌肉、眉毛等)向上抬。

耸肩、耸起眉毛。

3.惊动别人;使人害怕或吃惊。

耸人听闻、危言耸听。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聳的字源字形

纠错

聳(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聳(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聳(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聳(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聳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