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zhào ㄓㄠˋ

讠部共7画左右结构U+8BCF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讠部

7画

5画

左右结构

会意字、形声字

YVKG

IVSHR

SYJ

37762

6096

5815

U+8BCF

4553251 点、横折提、横折钩、撇、竖、横折、横

诏字概述

纠错

〔诏〕字拼音是(zhào),部首是讠部,总笔画是7画

〔诏〕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讠、召”,五行属金。

〔诏〕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召,召亦声。“言”是言论,“召”是召唤。本义是告知,告诉。

〔诏〕字仓颉码是IVSHR,五笔是YVKG,四角号码是37762,郑码是SYJ,中文电码是6096,区位码是5815

〔诏〕字的UNICODE是U+8BC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791,UTF-32:00008BCF,UTF-8:E8 AF 8F。

〔诏〕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3799

〔诏〕字异体字是

诏的笔顺

纠错
Loading...

诏的意思

纠错

zhàoㄓㄠˋ

基本解释

告诉,告诫。为人父者,必能~其子。

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书。~令。~谕。奉~。遗~。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召,召亦声。“”是言论,“”是召唤。本义:告知,告诉。

2.同本义 。先秦没有此字,秦汉才出现,多用于上告下。

,告也。 《说文新附》负剑辟咡之,出入有于国。 《礼记 · 曲礼》书者。 蔡邕《独断》。注:“诏,诰也。有三品。”后世。 《穆天子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将军。 《史记 · 绛侯周勃世家》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之曰。 清 · 徐珂《清稗类钞 · 战事类》

诏众(告诉众人);诏赞(告知和赞助)

tell; let know; inform;

3.教导;告诫。

夫为人父者,必能其子。 《庄子 · 盗跖》多分其教 《吕氏春秋 · 审分》

诏导(教导);诏诲(告诫教导);诏侑(劝告);诏志(教导立身养志);诏相(教导行大礼的言行)

instruct; admonish;

4.皇帝下达命令。

使儒卿。 《汉书 · 李广苏建传》奖瑞。 《明史》赐抚臣。 《聊斋志异 · 促织》

诏求(皇帝下令征求);诏征(皇帝下令征召);诏选(皇帝下令任命);诏用(皇帝下令任用)

give imperial edict;

5.征召。

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 《管子》

诏期(征召的日期)

recruit;

6.召见。

伊尹于 亳( bó )郊兮。 《后汉书 · 冯衍传》

call in;

7.宣扬。

未可明大号。 龚自珍《病梅馆记》

advocate; champion; propagate;

8.报告。

按周礼诸职凡言者,皆下告上之辞。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不以 《礼记 · 檀弓》于天子无北面。 《礼记 · 学记》故礼有摈 《礼记 · 礼器》西皇使涉予。 《楚辞 · 离骚》

report;

名词

1.诏书,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

上尊号王为秦皇。命为制,令为 《史记 · 秦始皇本纪》非有不得上。 《战国策 · 燕策》即下。 清 · 梁启超《谭嗣同传》捧诏恸哭。出密诏示之。

下诏(颁发诏书);诏板(即诏书);诏记(皇帝的手令);诏条(诏书中所列的条文);诏黄(以黄色纸书写发布的诏令)

imperial edict;

2.古代西南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蛮,本 乌蛮之别种也,姓 蒙氏。蛮谓王为“”,自言 哀牢之后。 《旧唐书》

诏家(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Zhao;

诏字的翻译

纠错
  1. decree, proclaim; imperial decree
  2. kaiserliches Edikt , unterrichten, unterweisen, belehren
  3. proclamer

诏的字源字形

纠错
以下是“”的正体“”的字形

诏(玉书·春秋·侯马盟书)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诏(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诏(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诏(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诏(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诏(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诏(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诏(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诏(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诏(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