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
复制辨的笔顺
纠错辨的意思
纠错辨

基本解释
①分别,分析,明察。~别。~认。~析。~正。~识。明~是非。
②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九夫为一辨,七辨为一并。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刀,辡( biǎn )声。本义:判别,区分,辨别。
2.同本义。
辨,判也。 辨,别也。 辨方正位。 辨是与非。 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 不辨牛马。 男女辨姓。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明辨是非;辨白(分辨清楚);辨色(辨别物色)
discriminate; distinguish;
3.通“辩”。口头上争论。
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辨。 传曰:析辞而为察,言物而为辨,君子贱之。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辨士(善辩的说客);辨给(口才敏捷,能言善辨);辨驳(根据事理加以反驳)
argue;
4.通“班”。颁布。
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 辨社诸侯,出门见之,著以为戒。
辨告(古代官吏将所订法律颁布告知民众)
promulgate;
辨字的翻译
纠错- distinguish, discriminate
- unterscheiden, wahrnehmen (V)
- distinguer, discerner
辨的国语辞典解释
辨

详细解释
动
1.分别、判别。
《荀子 · 荣 辱》:“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唐 · 杜甫《秋雨叹》三首之二:“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辨别、分辨、明辨是非、雌雄莫辨。
2.争论是非曲直。
《战国策 · 赵策三》:“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晋 · 陶渊明《饮酒诗》二〇首之五:“此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名
◎文体名。如唐代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也作“辯”。
辨的两岸词典解释
辨的字源字形
纠错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龙岗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