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
复制阝部共16画左右结构U+96B0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隰的笔顺
纠错-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 竖
- 竖
- 横折
- 横
- 横
- 撇折
- 撇折
- 点
- 撇折
- 撇折
- 点
- 点
- 点
- 点
- 点
隰的意思
纠错隰

基本解释
①低湿的地方:“山有榛,~有苓”。
②新开垦的田。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阜:土山,与土地有关。本义:低湿之地。
2.{同本义}。
隰,阪下湿也。 下湿曰隰。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 原隰底绩。 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牧隰皋。 平原之隰。 丘隰水潦。 山有榛,隰有苓。 南望原隰。
隰草(低湿地方所生长的草);隰皋(水边低洼,生长牧草的地方)
swamps;
3.新开垦的田地。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newly cultivated farm;
隰字的翻译
纠错- low, damp land, marsh, swamp
- tief, nieder , Neuland (S), Niederung (S), Sumpfland (S), Xi (Eig, Fam)
隰的国语辞典解释
折叠展开
隰

详细解释
名
1.低湿的地方。
《说文解字 · 阜部》:“隰,阪下湿也。”《书经 · 禹贡》:“原隰厎绩,至于猪野。”南朝宋 · 谢惠连《雪赋》:“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
2.水边。
《左传 · 桓公三年》:“曲沃武公伐翼,……,逐翼侯于汾隰。”
3.新开垦的土地。
《诗经 · 周颂 · 载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汉 · 郑玄 · 笺:“隰谓新发田也。”
4.姓。如春秋时齐国有隰朋。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隰的两岸词典解释
折叠展开
隰

详细解释
1.《书》地势低洼而潮湿的地方。
山有榛,隰有苓(《诗经‧邶风‧简兮》)。
2.《书》新开垦的田地。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诗经‧周颂‧载芟》)。
3.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隰的字源字形
纠错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