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
复制數的笔顺
纠错- 竖
- 横折
- 横
- 横
- 竖
- 横折
- 横
- 竖
- 撇点
- 撇
- 横
- 撇
- 横
- 撇
- 捺
數的意思
纠错數数
1
基本解释
①計算;查點。如:不可勝數。《説文•攴部》:“數,計也。”
②算在數內。《後漢書•文苑列傳•禰衡》:“餘子碌碌,莫足數也。”
③比較起來最突出。如:全班就數他的成績最好。清嚴如熤《苗防備覽•道路考上》:“中數魚梁㘭、丑坨二處較險峻焉。”
④亞於;次於。(常置於“不”字之後)。宋蘇軾《謝賜御書詩表》:“文不數于游夏,書已逼于鍾王。”
⑤數落;責備。《廣雅•釋詁一》:“數,(責)也。”
⑥說;稱說。《荀子•勸學》:“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
⑦分辨;詳察。《字彙•攴部》:“數,辨也。”
數数
2
基本解释
①數目;數量。如:人數;歲數;次數。《集韻•遇韻》:“數,枚也。”
②數詞。幾;幾個。如:數年;數人。《孟子•梁惠王上》:“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③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數學概念。如。虛數;變數;有理數;無理數。
④一種語法範疇,表示名詞或代詞所指事物的單或複數。如。英語名詞有單、複兩種數。
⑤數詞的省稱。
⑥算術;數學。《廣韻•遇韻》:“數,筭數。”
⑦歷數,即古代的天文學。《史記•五帝本紀》:“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⑧筮法,即古代占卜之術。《左傳•僖公十五年》:“龜,象也。筮,數也。”
⑨天命;命運。《文選•李康〈運命論〉》:“吉凶成敗,各以數至。”
⑩規律;法則。《荀子•天論》:“所志於四時者,已其見數之可以事者矣。”
⑪道數,方法。《吕氏春秋•壅塞》:“世之直士,其寡不勝衆,數也。”
⑫技藝;技巧。《廣雅•釋言》:“數,術也。”
⑬策略;權術。《漢書•刑法志》:“功賞相長,五甲首而隸五家,是最為有數,故能四世有勝於天下。”
⑭法;法制。《管子•任法》:“聖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數而不任説。”
⑮禮數;儀節。引申為等差;等級。《左傳•莊公十八年》:“王命諸侯,名位不同,禮亦異數,不以禮假人。”
⑯指星象的度數。《孫子•火攻》:“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详细解释
名词
1.數目;數量。
竊憐愛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 五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報數(報告數目);數計(以數字來計算);數珠兒(念珠);可被2除盡的數;自然數、整數、有理數、無理數、實數或複數;基數;單數;複數
figure; number;
2.底細 。
心裏沒有數;心中都有個數
base;
3.道數,方法。
故爲國之數,務在墾草。
method;
4.技藝,如博弈的技藝。
今夫弈之爲數,小數也。
art;
5.[古]∶算術,古代六藝之一。
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arithmetic;
6.氣數;命運。
衛青不敗由天幸, 李廣無功緣數奇。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 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 秦相較,或未易量。
數奇(命運不佳;遭遇不順);數命(命運);數盡祿終(死亡);數劫(厄運)
destiny; fate;
7.策略;權術。
以計求便,以數取利。
tactics;
8.規律;必然性。
漢世外戚,自 東、 西京十有餘族,非徒豪橫盈極,自取災故,必於貽釁後主,以至顛敗者,其數有可言焉。
law;
9.道理。
夫以疏遠與近愛信爭,其數不勝也。
reason;
10.禮數;儀節。
今嬖寵之喪,不敢擇位,而數於守適。
rites;
11.特指方術,如占卜之類。
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數家(精於術數的人);數術(術數)
divination;
1.幾個,若干。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 操軍必矣。
數四(猶三四,表示爲數不多);數粒(幾粒);數人;數十,數百,數千,數萬;數本(幾棵;幾株);數衆(佛教稱其教徒人數爲“衆”,有若干僧則稱若干衆);數武(幾步);數射(幾射。射:一箭能及的距離);數家(幾派;幾家;幾戶)
a few; several;
2.另見 shǔ;shuò。
數数
3
基本解释
①疾速。《爾雅•釋詁下》:“數,疾也。”
②緊促;緊湊。《爾雅•釋草》:“莽,數節。”
③屢次;頻頻。如:頻數;繁數。《廣韻•覺韻》:“數,頻數。”
④細;密。《集韻•燭韻》:“數,細也。”《周禮•考工記•梓人》:“鋭喙,決吻,數目,顧脰,小體,騫腹:若是者謂之羽屬。”
⑤親密;親近。《孔子家語•賢君》:“故夫不比於數而比於疎,不亦遠乎?"
⑥中醫學術語。指脈搏頻率高,每分鐘在九十次以上。《傷寒論•辨脈法》:“其脈浮而數。”
⑦方言。召請。唐樊綽《蠻書•蠻夷風俗》:“(東爨)謂請為數。”
⑧通“縮”。縮酒。
數数
4
详细解释
動
1.形聲。从攴( pū ),婁聲。本義:點數;計算。
2.同本義。
數,計也。 以歲之上下數邦用。 遞數之不能終其物。 善數不用籌策。 珠可歷歷數也。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從一數到十;數拾(查點;收拾);數白道黑(賣弄口舌);數白論黃(計較銀錢。白:白銀。黃:黃金);數籌定點(數籌碼計算時間);數東瓜,道茄子(盡情談論各種事情);數米而炊,稱柴而爨(比喻吝嗇之極);數數兒;數不勝數;數課(計算並予登記);數墨(計算書本上的文字)
count;
3.比較起來最突出 。
數一數二;數不着;數得上
be uppermost;
4.枚舉;列舉。
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 數呂師孟叔侄爲逆。
不可勝數;歷數其罪;數之於前
enumerate;
5.數落;責備。
數,責也。 後世其追數吾過乎。 使韓倉數之。 日暮,至豪民第門,捽使跪,數之曰。
數駁(方言。責備;教訓);數罵(數落責罵);數說;數罵(責罵);數讓;數道(責難,責備);數喇(數落;數說)
scold;
6.訴說,稱說。
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
數貧嘴(油嘴肖舌;耍嘴皮子);數黃道黑(數黃論黑。指說長道短)
say;
7.另見 shù;shuò。
數字的翻译
纠错- number; several; count; fate
- zählen, abzählen, gelten (V), häufig, oft, Numerus, Numeri (Zählform; Singular, Dual od. Plural) <Grammatik> (S, Sprachw), Nummer (S), abzählen (V), nummerieren (V)
- nombre, nombre, quelques, plusieurs, compter
數的国语辞典解释
數数
1
详细解释
名
1.数目、数量。
人数、次数。
2.古代计算的方法。为六艺之一。
《周礼 · 地官 · 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占卜之术。
《左传 · 僖公十五年》:“龟,象也。筮,数也。”
4.技艺。
《孟子 · 告子上》:“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5.气运、命运。
《文选 · 李康 · 运命论》:“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北魏 · 高允《酒训》:“历观往代成败之效,吉凶由人,不在数也。”
天数、劫数、气数。
6.规律、法则。
《后汉书 · 卷六三 · 李固传》:“夫穷高则危,大满则溢,月盈则缺,日中则移,凡此四者,自然之数也。”
7.法制。
《管子 · 任法》:“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
形
◎几,为约举之词。
《孟子 · 梁惠王上》:“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數的两岸词典解释
數数
1
详细解释
1.数目;数量。
人数、岁数、笔画数。
2.数学上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概念。
3.一种语法范畴。表示名词或代词所指事物的数量。
单数、复数。
4.几;几个。表示约举之词。
数次、数百人、数天前。
5.命运;气运。
天数、劫数、气数已尽、在数难逃。
6.《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为有关算数的训练。
數的字源字形
纠错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龙岗
秦 简 里耶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三体阴符经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