揄
复制揄的笔顺
纠错- 横
- 竖钩
- 提
- 撇
- 捺
- 横
- 竖
- 横折钩
- 横
- 横
- 竖
- 竖钩
揄的意思
纠错揄

基本解释
①〔~扬〕a。宣传,发扬,如“~~大义”;b。赞扬,称赞,如“极口~~”。
②拉,引:“~长袂,蹑利屣”。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手,俞声。本义:引;挥动。
2.同本义。
揄,引也。 神之揄临坛宇。 被发揄袂。 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 孙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
揄兵(引兵);揄袂(挥动衣袖)
draw forth; brandish;
3.出,拿出。
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
offer;
4.逗引 。
揄弄(逗引戏弄);揄揶(揶揄)
tease;
5.另见 yóu。
揄字的翻译
纠错- lift, raise; praise; hang; flap
- ziehen (V), aufheben, hochheben
- tirer, élever
揄的国语辞典解释
揄
1
详细解释
动
1.拖曳、牵引。
《说文解字 · 手部》:“揄,引也。”《史记 · 卷一一七 · 司马相如传》:“于是郑女曼姬,被阿锡,揄纻缟。”唐 · 张守节 · 正义:“揄,曳也。”《聊斋志异 · 卷一 · 娇娜》:“女乃敛羞容,揄长袖,就榻诊视。”
2.挥动。
《韩非子 · 内储说下》:“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淮南子 · 泛论》:“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
3.引出、提出。
《淮南子 · 主术》:“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汉书 · 卷二二 · 礼乐志》:“神之揄,临坛宇。”唐 · 颜师古 · 注:“言神引来降临之也。”
4.参见“揶揄”条。
揄
2
详细解释
动
◎清理米臼,取出米臼中的米。
《诗经 · 大雅 · 生民》:“或舂或揄,或簸或蹂。”汉 · 郑玄 · 笺:“揄,抒臼也。”
揄
3
详细解释
◎参见“揄狄”条。
揄的两岸词典解释
揄

详细解释
◎《书》引;提出。
揄扬(赞扬或宣扬)、揄策(出谋划策)。
揄的字源字形
纠错 秦 简 睡虎地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